主页 > 观点直击 > d >

浅谈农产品批发市场(贸易类物流园)提升发展方向和趋势
时间:2023-05-19 20:54       来源:文|本刊编辑部

李光集先生简介

 

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正高级经济师、高等教育讲师职称,曾任上海市第九届青联委员,现任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任上海江杨水产品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及多家公司董事、中国蔬菜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食品协会副会长、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标准化协会粮油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物联农产品供应链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经贸标准化促进会农产品供应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020-2022年上海市正高级经济师评审专家、2020-2022年上海中等职业学校正高级讲师评审专家、上海科技兴农项目评审专家、上海静安区领军人才评审专家等。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研究》、《企业管理》等国内期刊发表各类文章30多篇,参编《流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0)、《现代流通经济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果蔬批发市场交易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4768-2017)、《肉类批发市场交易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4769-2017)制订。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农产品批发市场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除了要承担保障市场供应的重任以外,还备受各方诟病,部分政府官员、媒体、学者和普通市民都将疫情中的负面情绪宣泄到批发市场头上。

随着疫情的结束,人们冷静地思考发现:农产品批发市场不仅在中国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主渠道、主力军的作用,而且在疫情中也很好地发挥着“蓄水池”和“调节器”的作用,对保障非常时期的城市供应功不可没;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国还没有更好、更适应国情、更富效率、流通成本更低的业态模式可以替代农产品批发市场;未来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韧性城市”建设中仍然不可或缺。

 

因此,更高政府管理层面已经在积极谋划和推进新一轮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发展规划:2021年8月,北京市商务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在北京西南、东南、东北、西北方向建设4个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优化北京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2022年12月,上海制订发布了《上海市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明确了“东西南北”四大批发市场群落的空间布局框架;2023年1月18日视频连线新发地批发市场时强调:民以食为天,“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不仅要求批发市场多方下功夫,让市民吃得放心、吃得舒心,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这意味着新一轮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发展大幕已经拉开。

深刻认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值和地位

01.农批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经济最初的形态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出现社会分工,人们生产的不同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并有了相互交易的需求。早期由于每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需求者,生产与需求的规模都小而分散,供求信息极其不对称,交易很难达成。

因此,在生产和消费之间,为了方便交易,逐渐就形成了最早的集市贸易,这样极大地解决了交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交易对象、交易物等),交易效率大幅度提高。这种模式随着农产品交易需求的不断增长,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集市贸易也从最初交易时间、交易场所不完全确定的状态逐步发展为具有固定时间、固定场所的专门市场交易的模式。随着生产和消费的日益规模化和多样化,市场交易规模和交易功能也不断发展,交易层级和交易分类不断显现,逐步形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分化和发展。

处于不同层级的农批市场和零售市场,既满足不同的交易需求,有着不同的交易模式,但同时又相互关联衔接,共同构建了一个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体系。应该说,这也是农产品流通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

02.农批市场平台的价值和功能

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在商品生产端和消费端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主要承担了商品集散的功能。因此,根据平台经济理论,当生产和消费两端都高度小而分散时,消费者直接向生产者购买商品,不仅交易关系复杂,而且交易和物流组织难度很大,交易效率非常低,交易费用会很高。此时,处于流通中间环节的市场其平台价值将达到最大化,会大幅度简化交易关系,提高效益效率,降低交易费用。

作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不仅仅是一个农产品交易场所,也是一个物流集散的园区,更是一个集分拣、加工、储存等多用途的生鲜农产品城市供应大仓。其本身在农产品流通中承担着商品交易、价格发现、物流重组、信息服务、仓储、加工配送、冷链、废弃物处理、食品安全把关、资金结算等功能,未来还会进一步衍生出供应链金融、消费体验、展示发布、办公和生活服务等诸多功能,这些功能相互协同运行,并最终起到指导生产、促进流通、引导消费的作用。

03.农批市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流通获得快速发展,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大卖场、零售菜场、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社区菜店等在内的各种农产品流通业态百花齐放,共同构成了中国生鲜农产品丰富多彩的流通体系。尽管在欧美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不断下降,但在中国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仍然处于主渠道地位。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统计,中国生鲜农产品70%以上都是经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的,2021年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高达9.8亿吨,交易额超过5.81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

 

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南菜北运”“西果东送”等跨区域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中的主渠道、主力军作用凸显,在当前及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农产品批发市场都仍将是中国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的核心和枢纽。

04.农批市场的流通效率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一个古老而富有竞争力的业态,非常适应中国现阶段农产品生产和消费都高度小而分散,农产品多品类、多样化消费特性的国情,其流通效率不仅远远高于超市卖场等其他业态,而且也高于国际农批市场水平,在生鲜农产品流通的业态竞争中显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活力。

据统计,目前中国国内亿元级农批市场的平均坪效是7.51吨/平方米/年左右,国外市场坪效多半集中在2~5吨/平方米/年,北京新发地市场的坪效是15.62吨/平方米/年,上海江桥批发市场的坪效高达20吨/平方米/年以上,日本东京原著名的筑地市场的坪效是4.78吨/平方米/年。如果把批发市场的坪效折合成销售金额来看,远远高于其他各种零售业态,作为对比,2021年中国样本便利店和平均坪效约67元/平方米/天,2017年中国标准超市坪效为38元/平方米/天左右,而且近年来还有下降趋势。

另外包括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等新业态、新模式本身还在探索阶段,还处于靠资本输血维持存续的状态,很多企业随时可能会“退出”,业态前景和企业竞争力还很不稳定和清晰,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业态竞争力和前景还有待观察。

05.农批市场的功能和社会效益

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目前大范围、跨区域农产品流通中成为流通的枢纽,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此汇聚集散,对不耐储存而城市消费者有大量需求的新鲜生鲜农产品而言,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城市供应中扮演着“城市大仓”的角色,发挥着农产品短期储存和快速分拨的作用。对保供、稳价、保障食品安全和社会就业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据《农批市场发展报告》显示,除了海量的农产品交易和物流周转外,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各类经销商户有近240多万个,吸纳就业人员近700万人。

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生鲜农产品流通中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也非常适应中国的国情,但就农产品批发市场本身而言,其在发展过程中也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01.行业生存所面临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尽管作为重要的民生保障设施,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新冠疫情之后,农产品批发市场所面临的舆论和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甚至在有些地方被“妖魔化”,很多农批市场所在地政府因批发市场税收贡献低,区域综合治理、食品安全、环境卫生、交通疏导等监管压力大等原因,往往对新的批发市场在本辖区落地高度排斥,而对于业已存在的农批市场,也经常以规划、环保、交通管理等方面理由借口,挤压市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一些管理要求随意性很大,脱离市场升级发展的实际承受能力。

02.业态和交易模式比较传统

长期以来,农产品批发市场自身变化提升比较少,交易方式还是以对手交易和物业管理收租金的模式为主,与日本、荷兰等拍卖的公开竞价方式相比更为传统,与证券市场的公开撮合交易方式相比更显落后,没有完全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

03.市场功能不完善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总体功能还比较单一,主要是交易功能和价格发现功能,而且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还是通过对手议价方式实现的。市场的食品安全检测追溯和物流仓储功能还处于更初级阶段,其他如信息发布、冷链功能、资金结算功能、供应链金融功能、加工分拣功能、消费体验功能等都还非常欠缺,支撑未来市场更高层面有效运行的综合功能还不完善。

04.科技和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批发市场无论是建筑设施还是运营管控手段等方面对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还不够充分,场地清扫、废弃物处理、物流转运、仓储保鲜、节水节能等方面技术还比较落后,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还很低,离智能化管控的发展要求差距很大。

05.硬件简陋 环境相容性较差

大量批发市场设施都是二三十年前建设的,场地设施比较简陋,缺少整体规划和设计,甚至违章搭建比较多。场地环境拥挤,环境嘈杂,垃圾清扫清运不及时,车流人流交织在一起,市场形象不佳,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与周边环境形成很大反差。

未来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方向和趋势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一种流通业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必然会发展变化,其未来发展会呈现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01.农批市场数量不断减少

近二十年来,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升,尽管很多原来没有批发市场的城市新建了批发市场,但中国总的农批市场数量处于比较稳定并缓慢减少的趋势(见图1),单个大型城市农批市场数量减少的趋势更加明显。据统计,2008~2021年,中国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2012年达到历年峰值,市场数量为1,044个,截至2021年底,减少为781个。上海在2001年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147个,到2012年底,只剩下51个,到2022年底只剩下了21个,未来还会进一步减少。

 

02.农批市场单体规模将日益大型化

与市场数量减少相对应,农批市场的单体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早期农产品批发市场面积基本上占地面积只有几十亩,随着城市化率提升和单体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现在涌现了一大批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山东寿光、北京新发地、河南万邦、重庆双福、成都濛阳、南京众彩、常州凌家塘等,即便在上海土地非常金贵的城市,未来规划的四大市场群落占地面积也在1,000亩左右。

03.综合性市场将成为主导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服务对象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在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更为明显:早期批发市场主要为下游零售菜场和农贸市场的个体零售商服务,单个零售商基本都是经营一类农产品,所以批发市场也主要是以专业市场为主;

现在批发市场的下家服务对象除了集贸市场和菜场的个体零售商外,还要为超市、餐饮店、食堂和加工配送服务商等多种对象服务,新的服务对象很多都有“一站式”采购的需求,从而推动了综合性农批市场的快速发展,并成为未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导发展方向。

04.市场布局逐渐转向城市外围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功能优化升级,很多批发市场所在的位置逐渐成了城市核心区域,与周边的矛盾不断扩大,政府和市民都有强烈的搬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要求。同时,随着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农产品流通规模和范围也日益扩大,消费需求量也不断提升,城市中心日益拥堵,相应地也会限制农批市场业务规模的扩大和流通效率的提高,出于农批市场自身业务扩张和转型提升发展的需要,很多批发市场本身也有搬迁转移做大规模的需求。未来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将向城市交通条件更好的外围区域转移。

05.市场功能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随着需求的变化,跨界融合是未来商业模式变化的主导方向。除了基本的交易功能外,未来的批发市场功能会更加综合齐全,尤其是冷链仓储、加工、食品安全监管、物流配送、资金结算、供应链金融、信息发布等会进一步加强;同时,各种功能的服务能级和水平也会大幅度提升。从功能的多样性和服务能级水平提升两个角度,打造提升批发市场平台产业环境和生态,助力整个农产品产业链的提升发展。

06.智慧市场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一个综合产业园,“人、货、场、车、环境”都非常复杂,随着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数字化”转型这一大的产业环境背景下,在农批市场中,信息化、智慧化的应用场景也会不断增加,智慧仓储、智慧物流、智能管控也将成为农批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07.绿色市场建设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绿色生态、节能环保已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现代农批市场更加需要适应绿色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要高度关注食品安全管控和追溯,推进绿色农产品进场交易;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现代科技成果应用,尤其是绿色环保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包括:利用新技术提升市场的节能减排水平,推动环境友好型市场的建设;积极拓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对于煤电能源的依赖;大力推进垃圾减量化进场、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对水资源等的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并努力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等等。

下一页
参与评论
资讯

更多>

风云人物

更多>

活动一览 国际考察团 论坛

更多>

物流中心案例

更多>

破局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重载型堆垛机赋能铝业智能化发展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现代物流》公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沪ICP备1901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