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观世界之趋势 >

舍本逐末,冷链更需要“冷”而非“快”
时间:2019-02-18 11:21       来源:文 | 本刊编辑部
【导语】生鲜电商不好做,成本高、复购率低都成为了生鲜电商发展的拦路虎,甚至成为了难以逾越的大山。为了提升复购率,电商们寻找了更好的供应商,自建了冷链物流,不断提高配送时效,虽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的黏性,自身却被高昂的冷链成本拖垮。更令电商头痛的是如何在降成本的同时保持配送时效,不过,“快”真的就是“鲜”吗?



 
“半小时达”、“2小时送达”等急速服务,成为了生鲜电商的宣传重点之一。于是“快”成为了“鲜”的代名词,消费者们似乎也习惯了这样的服务。据统计,至2015年,中国网购生鲜配送当日达的比重为52.5%,次日达以内(包括当日达)达到了79.5%,其中5天以上到达的仅2.7%。其中O2O生鲜电商更是达到了神速,几乎都实现了“半日达”或以内。可以说,生鲜电商冷链的配送速度愈来愈快递化,甚至超过了快递。
 
用“快”弥补“鲜”

不成熟的冷链影响了生鲜电商们的用户体验,于是不少电商们开始选择自建物流。电商们将自己的门店或配送站不断地向用户住宅区靠近,以此来保证商品能够快速地到达消费者的餐桌上,同时希望能够用“快”来弥补冷链技术的不足。于是“2小时达”“半小时达”成为了宣传重点,电商们在有限地配送范围内尽最大可能的提升配送速度,为此招揽了大量的配送员和购置了为数不少的电动车等设备。
 

 
这使得生鲜电商们成本高居不下,据统计,冷链物流的成本占到了生鲜电商总成本的40%。不可否认,生鲜电商的发展倒逼着中国冷链的发展,同时冷链的建设也在杀死电商。在获得亚马逊投资的2000万美元之后,美味七七宣布着重建设冷链物流,没想到最终落得个倒闭的结局,业内甚至传出了美味七七不过亚马逊试水线下的“资本走狗”,但生鲜电商们认为这只是美味七七大规模扩张导致的结果。
无论是自建还是使用第三方,快速配送都成为了重点诉求,消费者们看着一个个配送员骑着各色的电瓶车,上面带着一个简易的保温箱,里面仅有的冰袋成为了商品唯一的保鲜剂。配送员们像接了个烫手山芋,只想着赶着在商品变质前尽快将商品送到客户手中。而这样的设备,也使得“全程冷链”成为了笑话。但是,生鲜电商们是否想过,能否让速度慢一下,让保鲜更持久呢?
 
新模式重“鲜”不重“快”

但是,生鲜电商们是否想过,能否让速度慢一下,让保鲜更持久呢?
 
配送到柜与众不同
有,食行生鲜就是一个。在大多数生鲜电商在宣传急速配送的时候,食行生鲜却选择了“当日下单,隔天配送”的模式。以在上海为例,食行生鲜承诺在下单后隔天的下午4点前配送到柜。作为对比,目前火热的盒马鲜生则是在下单后半小时送达。不仅速度不同,对于收件对象也不同,食行生鲜采用的是类似于智能快递柜的自取柜,盒马鲜生则是个人。
 

覆盖范围广
食行生鲜的自取柜与智能快递柜不同的是,它有常温和冷藏两种柜箱,依据货物的不同决定使用何种柜箱。自取柜的使用带来了配送范围的扩大,截止到2016年底,食行生鲜在上海就设立了1100多个网点,基本覆盖了整个上海城区。相比之下,盒马鲜生的“门店3km范围”的配送范围和在沪7家门店确实逊色不少,不过盒马鲜生的门店还承担了其他重要作用,本文就不再一一列举。
 
建设成本低
同时带来的是冷链物流成本的降低。由于只需要设立投送点,相比于门店基本不用考虑租金、装修等固定成本,维护成本也相对处于一个低水平。进而可以将大量的小型化配送车俩化零为整,食行生鲜只需要采购符合标准的冷链车辆即可,省去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而某知名生鲜电商单店的配送员比例达到了2/3左右。此外,使用自提柜免去了收货方无法及时收货的极端情况,若使用传统配送方式,一旦发生收货人不能及时收货而选择另时配送,对于商品的新鲜程度则将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将造成商品的腐败变质。
 
其他优势保证商品鲜美、安全
降低人力、设备成本的同时,采用冷藏车配送还有其他的优势。首先是商品的保存变得更加规范,“鲜”更持久;其次能够将零散的订单整合,减少配送次数;然后配送的行程得以更好地优化,进一步降低成本;而且,由于采用隔天配送,给予了供应链上游充分的时间将生鲜产品标准化,进一步减少了商品的损失,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购物体验;最后,此举免除了小型车辆(如电瓶车)等对恶劣天气和交通状况及某些地区政策(如某些地区禁止电动车上路等政策)等的影响,也提高了配送员的工作环境和人身安全,毕竟使用电动车配送出事故的情况不在少数。
 
新模式的局限性


当然,食行生鲜的模式并不是全部适用的。对于要求紧急的用户,“隔天配送”显然是不能够满足其要求的,而且由于没有门店实物的展示,用户对于商品的实际状况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而不同于常规商品,生鲜类产品基本不会产生逆物流;此外,对于自提柜的建设也是值得考虑的,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网购,足够的购买率支撑起了快递柜的使用量,基本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而对于生鲜类渗透率低的产品而言,生鲜电商无法预估用户数量规模,只能按照潜在用户需求投放一定数量的设备,一旦用户数量达不到预期或远超出预期,建设就要么浪费要么就将跟不上订单增长,而不像门店进退自如。因此,食行生鲜在进入北京时,并未能有效复制在华东地区的物流模式而遗憾地退出了北京市场,原因就是属于后者。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电商们对于商品到达用户手中的速度越来越苛刻,也培养出了中国用户对网购商品的超高时效性,并在生鲜产品这种特殊性上体现地淋漓尽致,于是生鲜电商们也用快递的思维建设了自己的冷链物流,强调“快”的时候却忽视了“冷”的作用。对于生鲜电商而言,培养用户的习惯相当重要,就如业内人士所言,“客户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只有我们才能告诉他们”,因此,中国的生鲜电商们能否选择“慢”一些,让商品更“冷”一些,更“鲜”一些呢?
下一页
参与评论
资讯

更多>

风云人物

更多>

活动一览 国际考察团 论坛

更多>

物流中心案例

更多>

破局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重载型堆垛机赋能铝业智能化发展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现代物流》公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沪ICP备1901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