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本刊日文版《Material Flow》月刊
WEGO株式会社已于2024年迎来创业30周年,是一家专注于服装制造与销售的企业。主要经营男装、女装及小型服饰配件,旗下拥有7大品牌,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开设了194家门店。2024财年销售额达到14.02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
支撑WEGO株式会社物流运营的核心设施主要有两处,包括位于大阪府贝冢市的物流中心和埼玉县八潮市的物流中心。其中,作为主要物流中心的贝冢物流中心负责60%的入库业务,处理面向门店和电子商务的库存。该中心采用东计电算专为服装行业开发的仓库管理系统(WMS)CLOWS,实现了对库内商品的全面管理,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WEGO公司从传统仓储方式的改革,到逐步改善仓储条件,再到内部供应链的根本性变革,WEGO在这过程中也克服了诸多挑战。
※中古店,中古原意为二手,中古店即指二手店,在中国台湾及香港普及。
01
从专营服装店铺到新品销售从单点走向全国
WEGO是一家围绕中学生到大学生的客户经营服装和小配件的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专注女性或者男性市场,WEGO面向全性别且特别针对大企业不关心的10后青少年,这也是其特色之一。
WEGO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94年,当时创始人在大阪南部开设了一家仅有10平方米的中古服装店。之后,WEGO的门店数量扩张到70家左右。但为了满足顾客对尺寸等方面的各种需求,从2006年左右开始,WEGO逐步引入了新品的产品线。随后,业绩得以提升,如今门店数量已超过原来的两倍。在销售额方面,专营中古服装时期的年营业额为3亿元左右,而现在最高已突破17亿元。
可以说,WEGO的商业战略方针转变完美契合了市场需求。WEGO物流本部本部长式井良典表示在保持经营中古服装的核心身份的同时,WEGO既有专营中古服装的店铺,也有同时销售中古服装和新品的店铺,此外WEGO也在积极开展电商业务。
02
中古服装时代物流棗无SKU、无编码,以重量为单位采购
据悉,WEGO的中古服装是从美国和欧洲进口的。虽然有些采购方式是先逐件检查商品,然后再进行采购,但基本上是按重量包装购买的。将这些中古服装送到仓库后,WEGO不会按照SKU来管理,而是按照类别分开,比如针织衫、T恤等,然后分送到全国各个门店。
因此,虽然中古服装与新品服装都属于服装,但后者基于SKU采购和配送,因此二者的物流装截然不同。
式井良典表示,在专营中古服装时代,WEGO会用“稍好”“好”这样的主观标准来分级,这也反映了中古服装分类的难度和主观性。WEGO的中古服装也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管理。WEGO采用了一种名为“包裹”的单位进行管理,每个包裹压缩包装100到200件衣物,这些包裹每周都会通过40英尺的集装箱运送过来。
发货方会用夹具将其尽可能地压紧装入集装箱,而WEGO这边只能通过手工将其取出,作业人员需要搬运单个重达约40公斤的包裹。式井良典表示,一个包裹的价格大约500元,只要里面有1件商品能卖出高价,即使剩下商品难以销售,WEGO也能通过规模化运营来平衡成本。
03
三次导入WMS失败,直到第四次才成功
从专营中古服装到新品服装,WEGO的业务和物流同时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WEGO以重量来管理商品,即“还剩下多少公斤”。但现在必须能够清楚地看到“采购金额、采购量、总库存、店铺库存、销售情况等”。这需要专门的WMS来实现,因此WEGO决定引入WMS。
然而,最初引入的系统在WEGO的实际操作中几乎无法使用。WEGO遇到的最主要问题在于所有的操作指示和管理主要通过纸质文档进行,然后由人员手动在计算机中输入数据,这种数字化的方式和WEGO之前的手工操作几乎没有区别。
于是,WEGO重新引入了一个针对百货公司,包括服装在内的WMS系统,按照“入库、上架、按订单出库”的流程进行操作。
然而,这个系统也存在问题。WEGO的物流有两个主要流程:一是入库上架仓储,二是无需仓储直接中转出库。但这个WMS系统要求所有入库的商品必须先上架,之后才能进行出库操作。这与WEGO的流程不是很适配,而且无法修改,导致操作非常繁琐。当时,WEGO的日均直接出库量达到2万到3万件,但由于系统的使用问题,导致无法完成必要的出库任务。
经过各种经验的积累,WEGO得出了“直接应用现成WMS不匹配和以现有WMS定制功能成本高昂”的结论。对此WEGO决定从零开始,采用全新的定制开发。
但新开发的系统在2019年发生了严重事故。当时系统中产生的储位管理数据全部混乱,导致WEGO无法确定商品的具体位置,就连进入系统的数据是被重复计算还是正常录入都无法判断,且完全找不到问题的原因。
回想起来,WEGO意识到当时是一次性更换了核心系统和WMS。按照风险管理的观点,理应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引入和测试,最终再进行全面迁移。这次事件让WEGO觉得“将系统开发外包是不可靠和危险的,还是WEGO自己来开发吧。”
因此,WEGO联系了信任的东计电算,明确需求定义并将功能要求传达给东计电算,共同开发了WMS。同时,WEGO也在同步推进外包作业的内部化,该系统于2021年4月顺利运行。
04
打破行业常规由物流部门主导在产地国保税区管理分拣体系
除了满足WEGO特殊的流程需求,此次成功导入的WMS还有着不少其他实用的功能——“让信息流更流畅”。
式井良典表示,“无法获取入库信息”是当时物流人最大的挑战。当时在日本企业内物流人“人微言轻”,“入库信息缺失”就是该情况的具体体现。甚至从海外来的入库信息也是完全获取不到的,物流部门会突然收到以10吨货车或集装箱的形式到达的入库订单,造成了现场十分被动的局面。
这听起来十分不可思议,但实际上WEGO与海外工厂的合同是基于每种商品的总SKU量,而实际生产量和订单量往往会有差异,更不用说物流部门无法获取具体的每批出货和准确的到货时间等信息了。
对于WEGO公司而言,由于收货后大量商品需要立即出库,那么理想的情况应该是这些商品无需进入仓库,而是在产地国的制造现场或检品时就按店铺分开发货。然而,WEGO产品的主要产地中国在制造和检品阶段无法做到这种分拣。因此,WEGO想到“在中国的保税区将商品分为店铺配送和库存专供,前者直接发运,后者进入物流中心”。在其他公司物流负责人都一致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能的”的情况下,式井良典决定亲自尝试实现这一目标。
比物流更重要是信息流的流畅。突然入库的商品如果要立即出货送往店铺,原本预定5个订单的情况下,可能会突然有20个订单到达,这也会给店铺带来负担。
式井良典在公司内部的职责范围是“从工厂到店铺”,他总是说“先获取信息,再做好准备,然后再流动物料”,并希望能建立起这样一个清晰的流程。
这虽然不是WMS程序本身的功能,但仓库内在进行商品拣选时,每次都需要放下手持终端,运送物料,再取回终端并放回固定位置,这种反复操作非常低效。因此,WEGO提出希望能有能够省去这一步的可穿戴设备。
从2006年开始,WEGO电商网站的库存也希望能与店铺库存合并,实现统一库存。从经营的角度看,理想的做法是从这个统一库存中先到先出。但目前,这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让读者通过现场作业来理解上述信息流与物流管理的逻辑,以下为物流现场流程的实地流程报道。
05
基于真实需求,一步一步构建系统和MH设备
在主要于上午进行的卸货区,拖车运输的集装箱由5至6名作业人员进行卸货(见照片❶)。在此过程中,作业人员会检查货物是当天出货还是存储,并通过看板进行分拣,最后将货物堆放在托盘上,准备进入下一个工序(见照片❷❸)。

▲ 位于两侧建筑之间的集装箱卸货区域

▲ 人工卸货的纸箱根据当天出货或入库的需求,进行大致分类并进行托盘装载

▲ 当天出货的分拣区域

▲ 从开箱的纸箱中逐件取出的商品,选择条形码或RFID的投入方式

▲ 一一投入到输送通道中

▲ 每个产品的RFID标签通过RFID识别设备进行读取和识别

▲ 通过150个分拣口按店铺进行分拣

▲ 投入完成的纸箱通过输送带搬送
当天出货的商品被大致区分后,搬送至分拣区域,在该区域会统一开箱,并根据RFID或条形码的信息进行自动化分拣,按店铺进行分拣(见照片❹~❼)。按店铺分拣后的纸箱通过输送带搬送至包装区域,由作业人员进行包装并贴上运单,随后交给不同的配送公司进行发货。
在引入分拣设备之前,这150家店铺的分拣工作主要通过人力作业(60至80人),而现在仅需15人左右就能完成,这一流程显示了MH设备在减少人力方面的显著效果。
对于当天出货的商品中不包括150家店铺的分拣以及一些小物品,将在另一栋楼进行人工分拣(见照片❽),此时,指环扫描器和可穿戴终端的检品设备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商品被指环扫描器扫描后,会显示出指定店铺的纸箱放置位置,作业人员根据提示使用推车搬运,将纸箱放入相应位置,再通过指环扫描器将箱子的条形码与商品关联,从而完成这一工序(见照片⑨⑩)。此外,更小的物品会在借鉴邮政分拣的思路下,在小型固定货架区域进行分拣,并在出货区域被放入同店铺的纸箱中(见照片⑪⑫)。

▲ 使用指环扫描器读取商品的条形码信息


▲ 参考邮政明信片系统制作的极小物品的分拣架
上层的存储区域存放着超过70万件的库存,采用了系统进行管理(见照片⑬)。在二层的电商区域,除了为店铺设置的存储外,还设有专门用于电商的存储和固定位置的拣货区域(见照片⑭)。拣货完成的商品会通过GAS进行订单拣选(见照片⑮⑯),然后在出货包装区域进行包装,最后装载到笼车上,按目的地进行出货(见照片⑰)。

▲ 店铺商品的库存储存区域。与电商库存的共同管理仍然是当前的主要挑战

▲ 电商商品的拣货区域

▲ 用于对电商订单拣货的GAS分拣系统

▲ 通过扫描商品信息并投入到打开的门中,GAS显著提高了人工分拣的准确性

▲ 针对电商订单,商品根据数量进行最佳尺寸的包装,并通过笼车按目的地进行发货

▲ 基于以往丰富经验的需求,联合东计电算共同开发的WMS CLOWS,成功实现了符合服装行业实际的仓内操作。
最后,在办公室中,WEGO查看了如何通过WMS全面管理这些仓内操作,并了解了CLOWS的运用情况(见照片⑱)。
通过上述现场作业报道,我们可以看到WEGO的理念之一就是尽量降低人工作业和减少搬运次数,将信息流与现场物流管理紧密流畅结合,以更卓越的状态服务业务需求,WEGO的物流管理系统是自上而下的管理理念与行动贯彻的完美结合。
06
尽量减少搬运次数,彻底降低成本“自己动手做”的主义引导客观判断
供应链运营中,尽量减少搬运次数而降低成本是合情合理的构想,但实施起来十分困难。式井良典介绍了与生产工厂沟通的情况。这些信息导入到位于中国上海和青岛的保税区仓库,然后配送店铺的货品直接按订单分拣,仓储的部分则送至日本东部和西部两个物流仓库。WEGO事先已经向保税区提出要求:“WEGO的商品希望这样分拣。”因此,他们会按照WEGO的要求将商品装载到相应的运输路线上。
在沟通过程中,WEGO基本上遵循“自己能做的事情,先自己试试看”的原则。但这并不是盲目崇拜内部化,而是有分寸的内部化。
例如,即使承包商说“那部分工作能够以5元的价格完成”,如果WEGO没有内部的标准,就无法判断这是否划算。因此,先自己试着做,了解大概的成本后,再决定是否可以通过外包以更低的成本完成,这样的判断方式才有依据。这也是WEGO制定这一原则的原因。
此外,WEGO会直接前往中国工厂、仓库等现场,并指示他们按照WEGO指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除了必须检查的重要部分外,其他多余步骤皆可以简化。
WEGO主要处理的商品单价在75元左右,毛利大约是单价的一半,因此商品本身无法承受过多的物流成本。因此,WEGO会尽可能地削减不必要的成本,只在不可或缺的部分进行检查。WEGO称之为“触摸次数”——在生产过程中,商品被触摸的次数越多,就会产生更多的成本。因此,WEGO追求能在一个人的一次操作中完成的作业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流程。
式井良典表示,通常服装行业的核心——商品部门掌握着决定权。即便物流部门提出了改革的需求,负责采购的商品部门通常也不会积极配合。WEGO打破了传统的内部流程,让物流部门以高度的话语权和强硬的态度突破了原有的阻力,这实际上也是执行力的体现。
当然,在这过程中也总会有“因为店铺抱怨,所以不能这样做”或“因为无法与采购方谈判,所以无法改变”的情况,最终所有的不满都会转嫁到物流部门,但WEGO克服了这些挑战,不用再重复那些无意义的工作。
07
以人工完成每日集装箱的卸货作业以自动化、信息化设备处理分拣、拣选需求
目前,WEGO在日本国内的物流运作分为两部分。东部从神奈川到北海道的货物进入埼玉县八潮市物流中心,西部从静冈到冲绳的货物进入大阪府贝冢市的物流中心。按货量比例计算,西部占到了60%。
在入库量达到峰值的11月,仅西部每天就有多个20或40英尺的集装箱运送过来,通常是在早上到中午的时间段接收入库,并在入库检验时将其分为当天出货和库存部分。大约60%的货量可做到当天出货。
从拖车运来的集装箱中,作业人员进行卸货,并按SKU单位将货物分别装上中转出货和存储的托盘。中转出货的部分会被送到分拣现场,通过交叉带分拣机按店铺进行分拣,并以托盘形式交给配送公司,通常在18:30之前完成分拣并交给配送公司。
在电商物流部分,目前仅在大阪的贝冢物流中心进行。卸货后,首先将其作为电商库存进行分拣,然后存放在二楼,电商库存与店铺库存是分开的。电商的出货作业使用GAS系统,根据每个订单从贝冢物流中心配送到客户。
整个流程的综合管理通过与东计电算共同开发的WMS CLOWS进行。同时,在各种拣货作业中使用的指环扫描器和可穿戴终端,其实从入库检验阶段就作为现场作业人员的信息管理终端,在库内的各个环节都被充分利用,除了分拣机和GAS的分拣作业区域外,几乎在所有地方都有应用。
08
推进“一盘货”以期提高周转率目标是在国外设置物流中心
WEGO并非物流公司,而是服装零售业,因此库存多是风险,这也是WEGO谋求通过整合店铺和电商的库存降低风险的原因。
展望未来,WEGO将在产地的设施中引入分拣机和RFID技术,从而在成品下线环节确立信息管理的基础。理想状态是将快速分拨功能放在海外,而在日本则希望将保管功能的资产保持不变。实际上,现在WEGO已经能够将多数物流工作委托给中国,随着东盟工厂数量的逐步增加,式井良典感到WEGO已经进入了一个应该认真考虑将物流重心转移到海外的阶段。如果这样的话,销售额将能够大幅超越以往的数字。
当然,想要实现这一目标,WEGO需要与其他公司协作完成整体供应链框架。不过经过颇具戏剧性的物流管理操作变迁,WEGO实现了在服装行业中所谓的“独属WEGO的物流效率化”的真实成功案例。以这种方式,未来实现服装行业的亚洲无缝供应链将指日可待。
END
《现代物流》| 文章精选 136期
引领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专业供应链物流媒体
本文版权归中国《现代物流》杂志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