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物流的激烈角逐中,快仓秉持“更高、更快、更强”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实现仓储场景坪效与人效的双重跃升,携“QuickBin Ultra”和“QuickCube”,推动物流自动化从单点突破向全链路覆盖迈进。
01从单点赋能到全域渗透以全球化深耕智能物流
在智能物流领域,移动机器人正经历一场颠覆性的角色蜕变与市场重构。客户对智能移动机器人的需求定位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即从过去单纯服务“物流自动化的一环”,跃升为支撑全场景运营的“基础设施”。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需求场景的横向拓展,更深入到业务流程的纵向整合。
“随着客户需求向多元化演进,企业亟需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流自动化集成,而是一套能贯穿全业务链条的新型智能化生态方案。”快仓智能科技CEO杨威直言,“这套方案需要打破场景壁垒,实现托盘搬运、智能拣选、高效存储等全链路环节的无缝协同,更要以数字化底层架构构建起软硬件共生、多系统互联的生态闭环。”
除了对软硬件深度融合、多系统协同共生能力的要求稳步提升之外,客户企业的项目规模化趋势愈发显著,标的金额屡创新高,部分大型企业的智能移动机器人采购订单累计已突破亿元人民币大关;供货范围与项目周期均在不断扩大,这无疑对物流移动机器人供应商的技术研发、交付能力、售后支持等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挑战。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智能移动机器人企业的海外布局也进入了深水区。对于快仓自身而言,其业务版图已覆盖北美、欧洲、东南亚及日本等核心市场,其中欧美地区市场增速尤为突出。杨威补充道,“全球化并非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一场‘本土化深耕’的硬仗。快仓针对不同区域的特性组建本土化团队,采用‘标准化主体+区域定制’的策略,通过需求预研与软件适配,为客户提供‘选配式’解决方案。”
02从“工具思维”到“生态构建”“QuickBin Ultra”和“QuickCube”重构智能仓储效能边界
站在海内外客户需求的认知上,自动化长期发展的前提下,快仓推出两款新产品——“QuickBin Ultra(高密度料箱存储大小车)”和“QuickCube(上存下拣)”解决方案,不仅是技术单品的突破,更标志着智能仓储从“碎片化工具集成”向“全场景生态方案”的跃迁。

▲ QuickBin Ultra 连箱5深位
QuickBin Ultra:
极致坪效与效率的“空间魔术师”
QuickBin Ultra高密度料箱存储大小车方案通过M5E(高速料箱搬运机器人)与A5(高速料箱存取机器人)协同作业,实现料箱存储密度提升60%、单工作站流量达600箱/小时,为电商、医药、制造业等高频拆零场景提供全新解法。
“让客户的仓储实现‘更高、更快、更强’,是QuickBin Ultra的核心使命。”杨威介绍道。方案创新采用“5深背靠背”巷道设计,将传统仓储的巷道空间压缩至10箱共享1通道,存储密度媲美行业标杆AutoStore,堪称“向空间要效率”的典范。具体而言,其优势在三大维度尤为亮眼:
首先,QuickBin Ultra突破传统仓储空间限制,支持货架高度扩展至12米,充分挖掘仓库顶部空间价值。其超薄车身设计(厚度仅300mm)搭配全向移动能力,使巷道宽度压缩至860mm,支持多车同巷道并行作业,存储密度较传统立体库提升超60%。其中,M5E小车搬运效率达40~45箱/小时/台,最低取货高度仅390mm,适配中小件高频拆零场景;而A5大车型取放效率200次/小时/台,适配塑料箱/纸箱/Tray盘混合存取,负载能力达50kg。

▲ 快仓QuickCube上存下拣解决方案
其次,QuickBin Ultra方案首创“一仓多模式”架构,可以支持企业根据业务波动灵活调整。整托/整箱模式:A5车型实现托盘级高效存取,适配制造业原料仓;料箱到人模式:M5E车型完成拆零拣选,满足电商日发万单需求;混合模式:大小车协同作业,轻松化解“大促订单暴涨+日常中小件为主”的复合挑战。“传统方案改造成本高、周期长,而Ultra可通过参数配置快速切换模式,适配未来3~5年业务扩展。”杨威强调。
此外,该方案更加注重轻量化与智能化协同,设备自重降低至传统方案的1/10,搭配自研M5F单货叉或M5E双货叉机器人,单机作业效率提升30%。轻量化设计不仅降低能耗,更使客户设备采购数量减少20%~25%,综合成本显著优化。方案深度契合电商、零售、制造业的拆零补货与整存整取场景。
QuickCube:托盘级全流程的“一体化破局者”
作为全球首个覆盖托盘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新一代智慧仓储解决方案QuickCube上存下拣系统,以“四向穿梭车+潜伏式机器人”双擎协同模式,整合“存储-搬运-拣选-质检-包装”五大核心环节,突破传统仓储空间效率与作业灵活性的瓶颈。
杨威表示:“如果只是解决立库存储问题,不管是堆垛机还是多穿系统,都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但如今市场上尚未出现能同时满足托盘级产品业务的一体化融合解决方案。因此,快仓推出了QuickCube方案,满足用户对于托盘载具的所有操作需求。”

▲ 高速料箱存取机器人A5
QuickCube方案通过“上存下拣”分层架构实现仓储效能跃升:存储层(二层及以上)部署C150四向穿梭车系统,支持多深位布局,最大化提升库容密度,存储空间利用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0%;拣选层(一层)部署潜伏式机器人(QMR)执行“货架到人”任务,单深位布局确保分秒级拣选时效,出入库效率提升30%以上。双系统通过提升机实现垂直联动,满足整托、整箱、拆零等多级作业需求。
该方面共有四大核心系统,通过模块化设计赋能柔性再升级。首先,水平搬运系统使用的C150四向穿梭车速度达2m/s,加速度1.2m/s?,单台设备覆盖整层搬运,并可以将托盘运送到提升机;-15℃冷库环境稳定运行,已获CE/ETL认证,定位稳定性提升90%;综合运维成本较传统设备降低70%,适配托盘尺寸可达1,400×1,400mm。
其次,垂直搬运系统运用提升机实现速度1m/s,定位精度±2mm,支持货、车、货+车混合对接;模块化结构实现45天快速部署,货架高度可扩展至30米。再次,存储系统采用托盘兼容川字底/田字底结构,抗变形标准严控对角线误差≤3mm;货架设计符合全球抗震及消防规范,喷淋间距按国际标准设置。最后,工作站系统支持拆零拣选(货架到人)、整箱拣选(4托盘位)、整托进出等多元模式,单站处理能力达240行/小时。

▲ 高速料箱搬运机器人
针对不同行业存储与作业需求,QuickCube带来三大场景化应用,精准契合多元业务场景痛点。主推场景“上存下拣”适用于电商、商超等高周转行业,且支持冷库定制化需求;“密集存储(C150A 场景)”适配制造业、冷链等少品多量场景,可使整托作业效率提升50%;“混合场景(QC+QBU)”则能满足3C电子、鞋服等行业大/中小件混合存储需求,实现全流程一站式解决。
此外,QuickCube与QuickBin Ultra能够形成“微宏观协同”,两者联动可无缝串联2B批量交付与2C零售订单、存储中心与履约中心等复合场景,支持电商平台、汽车制造工厂的全业务模型适配。
技术突围:融合与迭代背后的智能物流革新
谈及产品的研发挑战,杨威坦言,尽管快仓十分擅长制造移动机器人与操作系统,但在智能物流技术领域,技术突破与研发挑战始终如影随形,快仓此次的QuickBin Ultra和Quick Cube解决方案,实际涉及大量的货架结构、高速移动平台设计、消防安全等多方面技术支持。

▲ QuickCube&QuickBin Ultra混合场景
作为智能移动机器人领域的资深专家,快仓在上存下拣方案的设计中回归初心,以学生的心态,充分尊重行业经验,学习和吸收四向穿梭车这项成熟的技术和行业产品知识,例如将消防、货架安全等领域的知识融入Quicktron一体式方案的框架中。同时,快仓还对轨道车与智能驾驶系统进行革新,重新构建软硬件架构,跨界的难度“堪比从生产燃油车转向电动车制造”,不仅需要底层技术革新,更要打破固有思维,实现多领域的深度融合。

▲ 快仓四向穿梭车C150A
在迭代逻辑上,快仓秉持严谨且创新的态度。为实现硬件的极致优化,比如打造轻量化结构,快仓的研发团队通过系统性试错来验证失效模型,通过反复尝试后的经验为技术升级提供方向。以快仓四向穿梭车技术为例,早在2019年便开始预研并落地了一些项目。当时行业内四向穿梭车技术尚不成熟,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了相当可观的市场。5年前快仓即便具有前瞻眼光,但并未在四向梭车的产研方向大规模投入,因为比起单品研发,快仓希望能一站式解锁托盘应用全场景。布局至今,随着快仓全系列产品陆续补齐以及在研发过程中,对物流全场景业务理解不断加深,快仓对托盘级的解决方案进行了重新定义和整合。
03技术为帆向全球效率革命再出发
快仓以技术创新为锚点,以全球化视野精准捕捉行业需求脉搏,通过QuickBin Ultra与QuickCube两大新品方案,重新划定仓储自动化的效能边界。前者以极致密度与轻量化设计破解拆零场景效率瓶颈,后者以托盘全链一体化打通仓储全流程壁垒,共同构建起“柔性敏捷、智能协同”的新一代物流基础设施。
“随着产品与服务进程持续推进,我对QuickBin Ultra与QuickCube两款产品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快仓始终坚持‘需求驱动创新’的理念——产品诞生于客户痛点,更要成长于客户期待。未来,快仓将继续深化技术迭代与场景适配,以更智能、更柔性的解决方案回应市场需求。”杨威最后总结道。
END
《现代物流》| 文章精选 135期
引领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专业供应链物流媒体
本文版权归中国《现代物流》杂志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