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智能物流 >

【特别企划】重塑物流“智慧中枢”:海康机器人多款新品重磅亮相CeMAT,搭建智造协同新生态
时间:2025-11-03 19:20       来源:本刊编辑部

 

在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机器人产业成为推动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关键力量。海康机器人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

 

自2016年发展至今,海康机器人已走过9个年头,从全品类AMR累计下线10万台,到布局覆盖产业上下游的开放生态战略,在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海康机器人的“眼脚手”产品矩阵,正沿着预设轨迹平稳运行,折射出中国智能制造在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中的积极探索路径。

 

9月17日与10月23日,海康机器人分别以“持续开放,赋能生态”、“硬核持续进化”为主题,举行移动机器人产品发布会,发布控制器集成套件、PlantMirror(磐镜)仿真软件与EasyAMR三大生态产品,以及超薄潜伏机器人、新一代潜伏叉车与STU料箱机器人的2.0版本等硬件产品,新品还同步亮相2025上海CeMAT物流展,用开放生态、硬核技术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海康机器人多款新品亮相CeMAT

以技术开放重构智造生态

 

作为物流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之一,本届CeMAT海康机器人以“全智全能,共筑生态”为主题,携上述全新生态产品、多款硬核AMR新品及“从感知到执行”的物流自动化全链路方案亮相,全面展示其在智慧物流领域的最新成果。

 

PlantMirror仿真软件:零代码玩转物流规划

 

 

面对智慧工厂方案设计难、验证周期长的痛点,PlantMirror(磐镜)3D集成物流仿真软件以“低门槛、高专业”特性重塑规划流程。这款通用型软件覆盖移动机器人、生产线布局等四大场景,依托海量内置3D模型与AIGC图生3D技术,实现“所见即所得”的规划体验。实时数据看板可自定义监测设备利用率、系统效率等关键指标,搭配手柄交互功能,方案讲解与优化调整更高效。普通独显笔记本即可流畅运行500台以上设备仿真,大幅降低硬件门槛,目前已在汽车、光伏等行业实现深度应用。

 

EasyAMR系统:小微工厂的自动化破局利器

 

 

聚焦小微工厂“低成本、易操作”的改造需求,EasyAMR以软硬件深度集成为核心,打造“开箱即用”的移动机器人系统。其将调度软件嵌入硬件设备,通过PAD终端实现全流程操作,彻底打破工业产品部署复杂的壁垒。

 

操作层面实现极致简化:PAD操控机器人移动即可完成地图采集与点位标注,系统自动生成运行路线,地图绘制效率提升3倍;一线人员无需专业培训即可上手。软硬件一体化设计不仅将部署成本降低50%,完美适配小微工厂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需求。

 

潜伏叉车2.0版本:

 

 

海康机器人二代潜叉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重要升级。新车载重扩容,能覆盖现场主流负载需求,并通过针对性耐久测试确保运行稳定。车身高度降低,使适配的叉孔范围大幅提升。效率方面,通过软硬件优化,取放货效率显著提升。同时车身宽度的缩小减少了整车回转直径和所需通道宽度,有助于提升仓储库容,在密集存储场景下可增加储位数量。此外,二代潜叉还增强了对不同栈板的适应性,保证了多车操作时的精度一致性。

 

刀片式潜伏机器人:

 

 

针对高频周转、空间受限的物流场景,海康机器人推出超薄刀片式潜伏机器人——Q3S。其极薄的车身能轻松潜入笼车底部作业,大幅节省空间,同时支持多种导航方式,并集成了360度安全防护与立体视觉,确保运行安全。Q3S具备多项智能功能以提升作业柔性,可自动识别储位状态、载具方位,并能动态对接,自动纠正较大的位置与角度偏差。相比传统人工叉车,Q3S不仅显著提升了搬运效率,还使场地规划更灵活,通道布置更密集,从而全面提高场地利用率和调度柔性。

 

STRP方案全新升级:

 

 

海康机器人持续聚焦物流仓储中的空间利用与效率提升痛点,推出了第二代STU系列产品及升级的STRP解决方案。新一代STU采用双向伸缩式提升机构,显著扩展了取货高度范围,可适应各类复杂仓库结构。通过“一机多能”的设计思路,STU可灵活适配多种执行机构,拓展了应用场景与行业边界。产品在行走与提升速度上实现大幅提升,并实现了快速的取放货操作。

 

基于新一代STU,STRP方案也同步进化。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实现了库容与整体运行效率的显著提升。此外,方案创新性地融合了STU的高效与CTU的灵活,通过混合调度机制,既保障了业务连续性,又能针对不同节拍需求实现高效拣选,为仓储自动化提供了更智能、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手眼协同,打造从精准感知到柔性执行:

 

 

该展区集中展示了海康机器人多款基于机器视觉与关节机器人的协同方案,涵盖物流领域上下料、混拆混码、货品拣选、自动化柔性装箱、读码及柔性检测等环节,清晰呈现了多场景适应的强大感知能力,全面覆盖物流自动化各流程。

 

价值共生:从技术到生态

海康机器人引领行业走向共赢发展

 

在华润医药江苏南通智能仓库,多台海康机器人Q1P潜伏机器人与STU料箱机器人正有序作业;在广汽本田的总装车间里,400余台不同规格的AMR构建起全流程无人化物流体系;在日上智慧物流仓库内,超300台柔性智能AMR及3台自动换电站成功落地;深科技智慧工厂,使用海康机器人近200台潜伏机器人及视觉读码门,实现覆盖全厂原材料配送物流的自动化搬运……

 

这种价值创造不仅体现在效率提升上,更在于推动国产工业软件的突破。海康机器人的VM算法开发平台,从2014年启动研发时的基础功能,到2025年迭代至5.0版本融合工业视觉大模型,一步步打破了国外软件的垄断。

 

更深远的价值在于生态的构建。2022年,海康机器人与长安汽车联合成立工业AI联合创新中心,双方工程师共同驻扎在重庆的汽车工厂,针对焊接车间的视觉检测需求,用3个月时间开发出专用算法;2024年,百威通佛山工厂引入其AI视觉技术后,共建视觉技术应用研发中心,探索食品饮料行业的智能化方案。截至2024年底,海康机器人已拥有300多家生态合作伙伴,覆盖设备商、集成商与软件开发商,通过开放API接口,合作伙伴可基于其平台开发行业专用软件。

 

面向人才培养,海康机器人自2022年起举办“启智杯”机器智能大赛,作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典范,赛事累计吸引了超300所高校参与,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与创新平台,助力人才实用性和人才培养效率的提升。

 

以上所有的措施,都是为了实现海康机器人的“开放生态,合作共赢”的目标,提高各类合作伙伴的综合竞争力,打造通过“产学研”多方合作实现较高品质的生态圈。同时通过开放的生态软件,再到更强大的硬件产品,海康机器人用新品形成互补生态,共同构建起“全场景覆盖、全流程赋能”的开放体系,引领行业进入协同共赢的新阶段,促进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引领开放协同的产业未来

 

海康机器人的战略布局,早已超越单一产品的销售,而是致力于推动整个行业进入开放协同的新阶段。在行业竞争层面,它正推动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以工业级安全标准为基石,引领行业回归价值本质。

 

如今,海康机器人已构建起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在中国,15大区域分公司与30多个办事处形成以城市为核心的快速响应体系;在海外,其产品与服务已延伸至泛美、泛亚太、泛欧等70多个国家及地区。

 

从第一台实验机器人到服务全球70多个国家的17,000家客户,海康机器人的成长轨迹是中国智能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生动写照。在技术突破上,它打破了国外垄断;在生态构建中,它推动了产业协同。当行业还在纠结于产品参数比拼时,海康机器人早已跳出单一产品局限,着眼于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传统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加速,移动机器人与机器视觉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铸造、服装、食品等行业的非标场景不断涌现,这些场景的解决方案需要设备商、软件商、集成商与终端客户深度协同。海康机器人通过开放生态,与合作伙伴共同挖掘“蓝海”市场,让不同规模、不同领域的企业都能参与智能制造进程。其目标是将技术渗透到更多细分领域,创造共赢价值。

 

CeMAT展会不仅是新品展示窗口,更是海康机器人开放战略的实践平台。通过多款创新产品的实际展示,它将为更多企业提供智能化工具,为合作伙伴创造发展机会。面向未来,智能制造的竞争将是生态间的较量。海康机器人以开放者姿态,邀请更多合作伙伴加入生态共建。这或许就是它给行业带来的最大启示:智能制造的未来,属于每一个开放协同的参与者。在智能制造浪潮中,海康机器人正引领行业走向共赢的未来。

 

END

《现代物流》| 文章精选 137期

引领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专业供应链物流媒体

本文版权归中国《现代物流》杂志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
 

下一页
参与评论
资讯

更多>

风云人物

更多>

活动一览 国际考察团 论坛

更多>

物流中心案例

更多>

携手万纬,加速冷链物流布局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现代物流》公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沪ICP备19011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