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资讯快报 >

本刊视角•原创报道 | 锋馥集团的“减法”与“加法”,锚定客制化与出海双赛道
时间:2025-11-06 19:08       来源:本刊编辑部

 

随着物流自动化门槛降低,分拣设备领域涌入大量竞争者,价格战愈演愈烈,曾经的核心优势领域逐渐沦为“红海”。在这样的背景下,锋馥调整展会策略:用模型+案例的轻量化展示,彰显四十年来积累的技术底气,也将重心转向更具潜力的工程自动化与仓储自动化场景。

 

在CeMAT ASIA 2025展会现场,连续十余年参展的锋馥集团展台透着一股“反常规”的巧思:往年占据核心位置的大型分拣机被精致的模型与案例视频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两套由空中轻载小车连接的提升机系统——这种打破传统的组合方式,让原本常规的基础设备焕发出灵动的科技感。

 

在产品创新上,锋馥在此次展会上,连接两台提升机的空中轻载小车看似简单,却实现了多工位灵活停靠的突破,其技术已在轮胎、半导体行业得到成熟应用,此次场景化呈现尚属首次。“基础设备也能玩出新花样”,这种创新逻辑源于锋馥对行业本质的理解:输送设备作为自动化的基石,既要稳定适配纸箱、托盘等多元物料,更要响应工厂、仓储、配送等不同场景的商业模式需求,而这恰恰需要长期技术积累与场景打磨。

 

 

 

 

 

这种战略取舍背后,是锋馥对行业生态的深刻洞察。“小规模厂家靠低价扩量抢份额,但缺乏创新终将被替代。”面对恶意低价订单,锋馥选择主动避让,坚守企业底线。相反,他们将竞争力建立在四十年来沉淀的客制化能力上——根据不同场景需求灵活调整解决方案,这种“量身打造”的核心能力,正是低价竞争者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此外,出海布局亦成为锋馥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落子。作为台资企业,锋馥早于马来西亚设立工厂,在全球化道路上始终保持谨慎务实的姿态。“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产业习惯差异巨大,不能简单复制国内模式。”他们选择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建生态,由锋馥专注产品研发,合作方负责本地化服务,这种“共生共存”的模式,让其在韩国、马来西亚等市场稳步推进。目前海外业务已占据约40%,“国内外各占一半”的目标,彰显着这家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雄心与耐心。

 

从1984年至今,锋馥的发展轨迹始终与中国自动化产业同频共振。锋馥没有追逐短期热点,而是坚守技术初心:既深耕中国国内生产基地与技术积累的基本盘,也通过海外项目汲取零售、农业等新场景经验;既不放弃战略意义的核心客户,也通过细分市场开拓寻找新增长点。

 

CeMAT ASIA的展台之上,锋馥的故事仍在继续。这家四十年企业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充满变数的市场中,比起“做大”,“做久”更需要战略定力——以技术为根、以创新为翼、以长期主义为罗盘,方能在物流自动化的浪潮中持续领航。

下一页
参与评论
智能物流

更多>

风云人物

更多>

活动一览 国际考察团 论坛

更多>

物流中心案例

更多>

重型货物的自动化, 该如何进行?


扫描二维码
关注《现代物流》公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沪ICP备19011712号-1